当前位置:优站分类目录 » 站长资讯 » 业界资讯 » 文章详细

收购夏普,郭台铭再赌液晶业务

来源:赛迪网-中国电子报 时间:2016-02-22目录:业界资讯浏览:540次 

  夏普出售液晶面板业务的方案至今没有定论,但是志在必得的鸿海却成为这场收购案的主角。几个月来,鸿海为了成功收购夏普液晶面板业务绞尽脑汁,出资也从161.40亿元提高到392亿元,并拉拢日本软银集团助阵,体现出收购夏普液晶业务的决心。已经是全球第三大面板企业的鸿海,为何对于收购夏普液晶面板如此热衷呢?

  实际上,鸿海对于面板领域的投资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2003年鸿海就建立了群创光电,并在2010年斥资53亿美元收购了电视用液晶面板生厂商奇美电子,同时吞并了在中小尺寸面板领域有优势的统宝光电。随后,2011财年,夏普出现自1912年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年度亏损,这也掀开了“鸿夏恋”的篇章,2012年夏普与鸿海多次协商,最终达成协议,鸿海以660亿日元入股夏普10代线,占据37.6%的股权,并掌握10代线一半的产能。液晶业务如今对郭台铭来说正在成为一场豪赌。

  追溯鸿海这些年在液晶领域的布局,都源于郭台铭的“眼球计划”。群智咨询副总经理李亚琴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鸿海收购夏普主要是考虑长远的布局,郭台铭的所谓眼球计划其实一直没有停止布局,其中面板产能和技术布局是重要一环。这些年,显示技术转型升级,导致传统技术供过于求,产能过剩。面板厂商要想生存,必须做出改变。鸿海大尺寸的产能虽然是全球第三,但是90%以上都是采用非晶硅技术的。在氧化物和LTPS领域,鸿海亟需补强。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近年来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快速崛起,到2015年年底,已量产的8.5代线达到8条,更多的高世代面板生产线仍然在计划投资中,到2018年,中国大陆面板产能有望冲击全球第一。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成本上,鸿海都与其无法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鸿海不有所作为,那么其在液晶领域的优势将日益衰退。

  这也是鸿海出“天价”收购夏普志在必得的主要原因。具有“液晶之父”的夏普是显示技术的翘楚,拥有LTPS以及IGZO的量产经验,技术实力非常很强。从经验来讲,从90年代开始,日本和我国台湾就有比较深度的合作。我国台湾最初的面板技术就是从日本技术团队转移过来的,不会存在太多的磨合。这对鸿海来说是有利的。

  李亚琴表示,如果夏普收购鸿海成功,将会改写全球面板业的竞争格局。这几年来,中国大陆在液晶面板领域加快布局,使我国台湾在面板市场的地位岌岌可危。如果鸿海成功收购夏普,我国台湾面板业的实力会明显增强。鸿海是代工界的巨无霸,代工能力、品质管控、客户群都是非常优势的。同时,群创有庞大的产能,如果再加上夏普领先的技术实力,那么鸿海就会得到不仅仅是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