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站分类目录 » 站长资讯 » 业界资讯 » 文章详细

不平衡的稳定市场,大小手机厂商都不好过,但也不是无路可走

来源:钛媒体 时间:2017-03-07目录:业界资讯浏览:657次 

  MWC 2017已经落下帷幕。智能手机,作为MWC会上重要的话题,在展览会上大放异彩,手机相关的黑科技,成功地吸引着全球的关注。本届MWC会上和手机相关的黑科技,我做了一份整理:

  •   魅族推出新一代快充技术Super mCharge,采用11V=5A全新高压直充方案,最高功率可达55W,在20分钟就能充满3000mAh的电池。
  •   中兴发布了全球首款Gigabit Phone千兆手机,通过将载波聚合技术、4x4MIMO天线技术以及256-QAM高阶调制技术相结合,每秒下载速率最高可达1Gb,比第一代LTE终端快达10倍。
  •   OPPO正式发布了全球首创的“5倍无损变焦”技术,具有纤薄机身、出色防抖性能和更清晰的拍照体验优势。
  •   SONY发布全球第一枚内置DRAM内存的CMOS手机传感器,实现1/120秒内读取图像,并从慢动作摄像上采用960fps帧率。
  •   Moto展示了全新无线充电模块、快速充电模块等模块,丰富了模块手机玩法。
  •   国产厂商天马展示了一款5.5英寸的FHD 1080p的柔性显示屏,据称可实现在5mm曲率半径下弯曲的效果。
  •   汇顶科技发布全球首创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显示屏内指纹识别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屏占比。

  更好式创新,时间是最好的壁垒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以上创新都是在某一方面让手机变得更美、更快、更强,属于垂直领域的“更好式”创新。

  在任何领域的商业竞争,你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往往决定了你在市场中的生存状态,智能手机市场也不例外。厂商在上述方面上的创新,本质上就是在某一方向上做的比对手好,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自己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变得独特。

  这也揭示了智能手机市场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在同质化严重的时代,厂商立足市场的核心策略就是有绝活,有独特的东西。各项功能都表现平平的平庸产品,注定寸步难行。所以,保证整机配置均衡,重点突出一两项特色功能,是手机厂商广泛采用的竞争策略。

  特色从哪里来?来自垂直领域的创新。垂直领域的创新很难,厂商需要尝试别人从未做过的事情,而且不能立竿见影,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然而,想要保持竞争力,持续地在垂直领域创新,小步快跑式的快速迭代,是最有效的竞争策略。时间是最好的竞争壁垒!

  对于取得领先的厂商来说,不能固步自封,因为领先只是暂时的领先。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双摄技术,这项技术在2016年年初走红,到2016年年底已经成为主流旗舰手机的标配了,普及速度之快,让人吃惊。对于暂时落后的厂商来说,方向已经明确,迅速跟进缩小差距,才能不被落下。

  不平衡的稳定市场,‘大’和‘小’的日子都不好过

  对手机厂商来说,国内市场并不是一个好时代:没有创新肯定会被落下,有创新却未必能提升市场份额。因为国内市场已经成为一个不平衡的稳定市场。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

  这是个不平衡的世界。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研究发现,意大利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产。由此引申出来的二八法则,看起来不可思议,却适用于普遍存在的不平衡关系,比如因和果、努力和收获之间关系:80%的收获来自20%的努力;其他 80%的力气只带来20%的结果。”

  智能手机市场的不平衡现象比二八法则还要严重。

  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2016年第四季度,国内市场前六名累计占据了78%的市场份额。国内手机市场共有一百多家厂商,这也意味着5%的手机厂商霸占了80%的市场份额!

  出货量分布不平衡,利润分布同样也不平衡。

  据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观察,2016年华为、OPPO、vivo的利润预估相差不大,都在100亿元人民币左右;第二阵营的金立、传音利润预计超过10亿元人民币;其他品牌绝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

  而且,随着第一阵营厂商在研发、营销、渠道以及供应链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不平衡现象将更加严重,市场恐将继续向头部倾斜,品牌集中度也会进一步提升。

  不平衡的市场使得中小厂商的处境极为困难,但也不是没有出路。中小厂商至少有以下两条路可走:诉诸于内,积极打造自身特色,牢牢守住自身强势所在的细分市场,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诉诸于外,抱大腿、联盟式发展,也是上上之策。

  不平衡的市场对头部厂商本是利好,但这个平衡的市场本身又趋于稳定,大厂商的日子也不好过。在商业竞争中存在这样一条朴素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在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毫无疑问,国内市场就是难以赚钱的市场。目前,国内智能手机增长乏力,大厂商也很难获得市场增量。

  “多付出80%的努力,却换不来20%的市场份额”,大厂商的处境也很尴尬。怎么应对?我觉得有两个方向:一是出海,寻找增量市场,这点国产厂商已经在做了;二是并购,尤其是通过并购进入原本难以进入的增量市场,当然,整合的难度也是不容忽视的。

  目前,在国内市场,创新并不能立竿见影的获得大幅市场份额的提升,但却是厂商生存必不可少的元素。因为独特是厂商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而创新是保持厂商独特性的重要手段。

  做独特的自己,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