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站分类目录 » 站长资讯 » 业界资讯 » 文章详细

拿到55亿美金后 滴滴会吃掉ofo还是出国挑战Uber

来源:科技视界 时间:2017-05-05目录:业界资讯浏览:535次 

  滴滴又双叒叕融资了。

  4月28日下午滴滴出行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超过55亿美元,交通银行、招商银行软银和银湖资本等公司参投,本轮融资完成后滴滴估值超过500亿美元,成功跻身“500亿俱乐部”。

  本轮融资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一个是滴滴的估值在此前汹涌的看衰声中不降反升:去年滴滴收购Uber中国区业务时,滴滴的估值为340亿美元,仅仅半年多时间,滴滴的估值增加了160亿美元。

  这160亿美元(约1100亿元)是什么概念?

  从纯数字角度来看,参考界面公布的2017年创业公司估值榜,在国内未上市互联网公司中,这个增幅已经超过了菜鸟网络(515亿元)、今日头条(548亿元)、大疆科技(690亿元),甚至逼近了另一个小巨头“新美大”(1230亿元)。

  另一个是国家队的持续入局。截至目前,已经有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中信产业基金和中信资本、中国人寿、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邮政等国有背景投资方参与滴滴融资,其中部分投资方跟投多轮,这是对滴滴持看好态度的表现。

  一个月前,局势还不是这样,甚至在朝相反的方向走。

  山雨欲来风满楼

  网约车新政一度让滴滴头疼不已。

  “本地户口+本地车牌”的严格规定实施后,外地户口本地车牌的司机还能正常接单,也不太担心被检查的风险。但大量外地车牌的滴滴司机面临的境遇却比较惨淡:改跑“黑车”或者放弃滴滴。

  同时,有不少违规滴滴司机被执法人员扣下罚款,但并未在滴滴那里得到报销承,加上司机端补贴的减少以及收入的下降,放弃在滴滴接单的司机越来越多。

  无论是哪种,都会带来平台端司机数量的急剧减少。低价的快车业务曾经是滴滴除了出租车以外的流量担当,网约车新政实施后,这块业务的订单量下滑非常明显。

  举个例子,滴滴年初曾在上海大量清退外地司机,结果符合新规要求的还不到3%。3月初滴滴公开表示与公关机关携手“清退”了超过2500万名司机,原因大多是证件问题、司机自身或者车辆问题等。

  订单量的下滑只是滴滴潜在危机的一部分,竞争对手为它贡献了另一部分压力。抛开神州专车这个老对手在全国疯狂拿牌照(目前已经在全国16个城市拿到了《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许可证》),新对手们也让滴滴很头疼。

  比如同为TMD的“新美大”,就斜刺里杀出来“捅了滴滴一刀”。

  2月14日美团在南京高调上线了打车功能,入口放在了APP的首页,界面与滴滴并无太大差异,对于滴滴用户来说毫无进入门槛可言。

  美团方面公开表示,该业务由美团独立运营,美团也正在申请网约车牌照,这项业务还会扩张到其他城市和地区。

  虽然王兴曾在2015年信誓旦旦的表示不会进入打车领域,但核心业务单一、用户量庞大的互联网公司扩张业务入侵对手领域,也不足为奇,当初BAT都是这么起来的。

  再比如ofo和摩拜们的崛起。

  根据双方公布的最新数据,ofo日活跃订单超过1000万,摩拜超过了2000万,不算其他单车品牌,仅这两家每天就有超过3000万订单,这个数字是超过了滴滴的。

  金沙江创投的罗斌认为,滴滴注册用户规模后期已经不会再出现高速增长,有些人是不打车的,而自行车能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不方便的问题,“100个人中有85人看到的话就会用”。ofo和摩拜的壮大,将直接导致滴滴平台上短途出行订单量的下滑。

  多名滴滴出租车和快车司机也向搜狐科技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一名出租车司机告诉搜狐科技,现在几公里内的短途订单“几乎没有了”,“自行车那么多,都骑那个去了,几公里的路叫车加等车(的时间),比路上跑的时间还长”。

  小蓝单车的陈怀远拿出数据称,用户中绝大部分骑行距离在3-5公里,共享单车的出现让滴滴五公里之内的订单都受到了较大损失。作为拥有500亿美金估值的小巨头,滴滴在上市前的这段时期内是不能接受数据量出现下滑的。

  那么,滴滴作为ofo的现有投资方,未来有可能继续增资ofo甚至谋求控股或收购么?

  滴滴会不会吃掉ofo?

  可能性存在并且不容忽视。

  从业务层面来看,自行车是滴滴全出行平台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按照滴滴智慧交通FT团队负责人章文嵩的说法,滴滴将为用户提供从A点到B点的所有出行组合方案。

  “比如最省钱的方案为,从A点先骑行共享单车、随后搭乘巴士,然后换乘地铁,最后使用滴滴快车抵达B点”,章文嵩表示,滴滴还可以提供最省时间、路程最短等多种出行组合方式。而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最后一公里都离不开自行车。

  从数据层面来看,ofo日订单量已经超过1000万,其百万级别的日活跃用户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曾经的滴滴用户,分流效果非常明显。

  目前滴滴作为ofo的投资方占有30%的股份,已经非常接近ofo创始团队的持股比例。同时在ofo的董事会中有多名董事也是滴滴的投资人,再加上自行车与滴滴现有业务的高契合度,滴滴控股甚至直接吃掉ofo并非不可能。

  耐人寻味的是,当初滴滴与一嗨租车共同推出的滴滴租车业务,从入口到界面都没有露出一嗨的品牌。而上周滴滴宣布在平台上增加了ofo单车的入口,双方的亲密度可见一斑。

  想要让华尔街给自己开出高价,滴滴既要拿出合理的商业模式,又要保持平台数据不断增长,还要留有丰富的业务想象空间。滴滴本轮拿到55亿美元后,如果能用合理的方式收入ofo,算得上“一箭三雕”。

  无人驾驶落后较多 不如期待下国际化

  在谈及本次融资的用途时,滴滴方面表示将继续推进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并加强在前沿技术领域的投资,其中无人驾驶将成为重要的投资方向。

  滴滴原本很适合做一家技术导向的科技公司,就像Uber那样。

  Uber现在还未上市,滴滴的估值有天然参照物,这符合华尔街对中概股的传统评估套路。Uber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投入和成绩,是推升其估值来到690亿美元的重要原因。

  那么滴滴也是可以做无人驾驶的,而且还有自己的优势:平台上搭载的出租车、快车、专车、代驾、巴士等不同出行方式,能够为滴滴提供大量的城市交通数据,这也是做无人驾驶甚至智慧交通的基础。

  对此程维有自己的看法:“解决北京市需求预测、运力调配的难度是纽约市的20倍,滴滴在出行领域的大数据分析、拼车、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和水平,已迫切的被世界各地需要。”

  不过跟Uber相比,滴滴的无人驾驶仍然在概念阶段。Uber的无人驾驶项目已经处于路试阶段,而滴滴除了基础的大数据之外,尚不具备研发激光雷达这个核心组件的能力,距离道路测试也还有一定差距。

  在前沿技术领域的探索乏善可陈,一直是滴滴与Uber相比更薄弱的环节,所以滴滴做无人驾驶需要强有力的合作伙伴。

  另一方面,滴滴的国际化布局比较早,走的是投资海外应用的路线:跟Uber肉搏时投资了美国本土的打车软件Lyft,此后入股过印度的Ola、投资东南亚的Grab以及巴西的99等。

  去年底柳青在多个场合都公开表示滴滴将走出中国,争夺全球市场份额。考虑到目前滴滴的专车、租车和巴士等业务并不适合四五线城市,所以国内互联网公司的渠道下沉红利对于滴滴来说收益不大。

  国际业务则不同,一方面能够在华尔街面前树立全球市场狙击Uber的姿态,另一方面传统华语地域比如东南亚地区,本来也是推广国内互联网产品的新热土。

  最近两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融资记录在滴滴面前形同虚设,上一轮45亿美元的融资就已经成为了全球未上市公司中单轮最大规模股权融资之一。

  55亿美元给了滴滴更多做大事的机会,接下来的半年或许将见分晓,毕竟传闻中滴滴的上市时间是2018年。